北京建工集团成立60周年系列宣讲(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5   浏览次数:7567  

  2013年1月19日,这个在世人看来平凡的一天,却是北京建工集团所有员工的节日,这一天我们迎来了集团60华诞。60年前,集团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需要而诞生,60年来,集团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冲锋在城市建设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第一线;60年来,历经创业时期的艰苦奋斗、改革开发的艰辛探索、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创新实践,集团走出了一条不懈探索科学发展的奋进之路。

  一、集团始终肩负建设祖国、建设首都的历史重任,为国家城市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3年1月19日,经政务院批准,集团的前身北京市建筑工程局正式成立。成立伊始即投身到了那个热火朝天、激情四射的新中国建设大潮中去。在庆祝国庆十周年的十大献礼工程中,北京建工占有七席,这些建筑经典均已接近或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人民大会堂仅用10月建成,其工程质量历经五十余年岁月的检验至今还被世人交口称赞。

    60年来,集团在各个时期持续不断地创造着中国建筑业的“第一”和“之最”。经北京建工人之手建造的一系列经典建筑已深度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之中。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公共建筑——北京展览馆、我国第一个国内、国际电报通讯枢纽——北京电报大楼、北京第一座大型商业建筑——北京市百货大楼……一个个“第一”书写着建工人对社会的贡献。在东郊和西南郊建造的京棉一、二、三厂、第一机床机等一大批基础工业项目,支撑了北京现代工业40余年。中国科学院建筑群和以“八大学院”为代表的大学区,如今已成为中国科学与教育最高殿堂。同仁、友谊、儿童、积水潭、协和等大型医院,还发挥着救死扶伤的功能。北京建工还建造了几乎所有驻华大使馆工程,历经风霜雨雪,至今仍熠熠夺目。

  60年来,集团始终发挥着首都和国家建设的排头兵、主力军作用。60年间,无论是五十年代的人民大会堂、工人体育场、钓鱼台国宾馆、民族文化宫等不朽的经典建筑,还是六十年代天安门城楼落地重建、首都体育馆、清华大学主楼等一批重点工程;无论是七十年代建成毛主席纪念堂、北京首批高层住宅——前三门一条街住宅等一批大型标志性工程,还是八十年代的长城饭店、香山饭店、建国饭店等北京市第一批一流大饭店,以及以奥林匹克游泳馆为代表的60%以上的亚运工程;无论是九十年代承建的当时国内最大的火车站——西客站、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东方广场及亚洲最大的展览温室——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等,还是新世纪以来建设的以国家会议中心、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为代表的29项奥运、配套工程及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A380飞机维修机库、多条地铁轨道交通等设施等;无论是“神州第一街”上80% 以上的工程及绝大多数外国驻华使馆,还是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居民住宅小区还是工业、科教、文化、卫生、体育、旅游、通讯等关系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建筑,都留下了北京建工人的心血和汗水,集团为国家走向现代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0年来,集团始终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大步“走出去”,在京外、境外建功立业。作为最早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的企业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集团就借国家援外项目走向海外,建设了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等著名援外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集团积极从区域型企业向国际型企业集团迈进,大力拓展京外、境外市场,在国内32个省区建立了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在全球建立了美大、东南亚、东南非、中西非、中北亚、中东等六大区域市场。建设了以河南艺术中心、新建京沪高铁天津西站等为代表的、遍布全国30个省市和地区的一大批大型标志性工程,以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多哥总统府、安巴30兆瓦电厂等为代表的、遍布世界五大洲的一大批中外友谊的丰碑。60年来,集团在京内、京外、境外累计建成各类建筑超过1.3亿平方米,相当于建造了6个旧北京城。

  二、集团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企业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辉煌成就

  集团60年的发展践行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信条,在一次次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洗礼中,在一次次的对市场经济和发展模式的再认识中,集团取得了脱胎换骨的重生。1984年,北京市建筑工程局改组为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由政府机关变为企业。1992年,又改组为北京建工集团。这两次重大的变革,将企业彻底推向了市场。改革的阵痛是必然的,上世纪90年代,集团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痛定思痛,建工人坚定了一个信念——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人力资源结构率先调整,1996年,集团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合同制,彻底铲掉了滋生依赖性和惰性的土壤;1997年,集团推行项目管理,实施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离”,截至1999年,曾经的十万建设大军减至不足5万,目前集团自有职工一万八千余人,企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智力密集型;1999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当年底,“四项调整”方针吹响北京建工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冲锋号角。

  企业发展战略先行,集团站在了全行业,甚至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布局谋篇。在集团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新型企业集团”的奋斗目标,为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集团在北京市率先推动“以产权制度调整为核心”的各项改革,11家子企业完成了改制;发出了“走出去”的动员令,境外市场份额占到了新签合同额的三分之一;确定了“双主业、多板块”发展思路,建立起了集“研发设计—投资开发—建设施工—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明确了“四化一加强”工作主线,进而确定了“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思路;在集团公司第二次党代会上,明确了“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有力地推进了集团业务国际化、产权多元化、资本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和党建宣传思想工作的改进和加强,集团综合实力、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60年来,集团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关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集团承建的境内外重点工程进行视察指导,给予了集团巨大的鼓舞和鞭策。牢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嘱托,不断地推进企业改革发展,集团实现了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从“一业为主”到“双主业、多板块”的根本转变;从“一股独大”向产权多元的根本转变;从固守北京到京内、京外、境外三大市场并驾齐驱的根本转变;从劳务密集型企业到智力密集型企业的根本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集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十余年保持了年均15%的增长速度。2012年,集团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600 亿元,达到626亿元,综合经营额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30亿元,连续18年跻身全球225家国际承包商。先后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建学习型企业标兵单位、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为集团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集团始终坚守“追求卓越 创造精品”的责任,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社会奉献了一系列精品工程

  60年来,科技创新的浪潮始终涌动建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不断地提升着企业的建设实力,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民族饭店全国首次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和整间密肋空心大模板;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国内首次采用悬索结构;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整体拖运、快速架立的新式塔机;在A380飞机维修库创造了世界上面积最大钢屋盖一次整体提升纪录;在中央电视发射塔竖起了332.5米高的内爬塔机;在南极设计建筑了中山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没有考察站的空白……60年间,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超大跨度巨型钢结构整体提升技术、超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新型预应力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施工技术、国家863计划污水处理领域关键技术、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低碳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等等,见证了北京建工自主创新的历史接力。集团先后荣获315项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创造了47项国家级工法。

  60年来,集团始终不变的是为社会及老百姓奉献放心房、满意房的执着追求,自觉践行“全员精品意识 全过程科学管理”的质量观,将精品意识融入了企业的基因。 60年来,先后荣获57项鲁班奖,25项詹天佑奖,34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0世纪5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当代四次“北京市十大建筑”评选中,共有22项工程由北京建工承建。8项工程入选全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7项工程入选我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2000年集团荣获北京市质量管理先进奖,是北京建筑业的唯一。北京建工获得的各种荣誉,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在同行业中居于前列。

  四、集团始终坚持以文兴企、以文化人,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文化支撑

  集团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为城市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也积淀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60年铸就了深厚的劳模文化“人塑造了建筑,建筑也塑造了人”。这正是北京建工60年建楼育人历史的真实写照。作为青年突击队的发源地,继1954年1月苏联展览馆工地上,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擎起了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大旗之后,集团相继涌现出李瑞环、张百发、于春和、隋世忠、杨桂云、李之会、高占强、原波、路刚等一大批各个历史时期的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精神开始光耀建工;承载“劳模摇篮”的美誉,作为劳模发源地之一,北京建工先后培养了杨嗣信、王学礼、贾廷让、张裕泉、徐伟等全国和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841人次,劳模精神代代传承,照耀了集团前进的航程。

  60年铸就了深厚的人本文化。60年来,集团始终不忘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把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培养造就了不计其数的科技人才和行业专家。目前,集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8万人,国家、北京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技师52人,教授级高工52人,高、中级职称3279人,注册建造师1696人,优秀的人才队伍为集团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60年来,集团始终将职工的利益放在心上,建立了“送温暖”长效机制,坚持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建立了帮困扶贫基金,10年累计投入283万元,惠及困难职工1695人次;建立完善了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2012年集团员工人均年收入达到6.7万元,实现了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让广大职工共享了集团改革发展成果。圆满完成了利比亚撤离、刚果(布)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护卫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凸显了企业以员工利益为本的人本文化。

  60年铸就了深厚的责任文化。作为首都国企,集团始终把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服从指挥,无条件的冲在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并圆满完成使命,树立了敢于担当、勇于争先、不辱使命的良好社会形象。无论是六十年代支援“三线建设”,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还是新世纪以来小汤山“非典”医院抢建、四川汶川震后援建、青海玉树灾后重建、新疆和田对口援建、北京“7.21”应急抢险及援建,在一次次急难险重的政治任务面前,集团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广大职工抛家舍业、忘我拼搏,一次次谱写了集团与政府和人民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的壮丽篇章。集团还将产业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到目前为止,保障房建设达到650多万平方米,为中低收入家庭奉献了一套套价廉质优的住宅;在全国率先开辟土壤修复先河、引领行业发展,环保节能技术处于国内领先优势,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体现了国企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

  优秀的企业文化为集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精神保障,2010年,在传承优秀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对接集团整体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开展了企业文化整合提升,完整地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体系,明确了“建德立业 工于品质”的主文化、“厚德重信 同创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了集团的文化软实力。

    60年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位北京建工人自豪;60年积累的发展经验分外可贵,值得每一位北京建工人珍惜。在全集团同庆集团60华诞之际,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建工人将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秉承“学习 合作 创新 领先”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固本强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

 

Copyright  2007 Bce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37208号

北京建工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逸园4号楼2层 邮编:100101